【老年健康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高老年人膳食指南

6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工作進展與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表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是4月26號修訂完成并正式發布,是我國第五版膳食指南。這個膳食指南根據我國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的特點進行制訂,和2016版比較主要新增“高齡老人膳食指南”
什么是高齡老年人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80歲及以上一般為高齡老人;長壽老人定為90歲及以上。 2022年版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 食物品種豐富,動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 鼓勵共同進食,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積極戶外運動,延緩肌肉衰減,保持適宜體重; 2022年版高齡老人膳食指南 食物多樣,鼓勵多種方式進食; 鼓勵老年人和家人一起進食、力所能及地參與食物制作,融入家庭活動,有助于增進食欲和進食量。 對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強調營造良好的社會交往氛圍,集體進餐改善心理狀態,保持樂觀情緒。 對于不能自己進食的老年人,陪護人員應輔助老年人進餐,注意觀察老年人進食狀況和用餐安全,預防和減少誤吸的發生。 吃好三餐,少量多餐,規律進餐。 選擇質地細軟、能量和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 食物不宜太粗糙、生硬、塊大、油膩,應盡量選擇質地松軟易消化的食品。 比如細軟的米面制品(軟米飯、爛面條、饅頭、包子、面包、各種糕點等);各種畜禽肉及肉末制品(肉末、肉絲、肉丸、雞絲、蛋餃等);肉質細嫩的魚蝦和豆制品;雜糧或粗糧(糙米、蕎麥、燕麥、薏米等)可加水浸泡2~3小時后再蒸煮。 應盡量不吃油炸、燒烤、質硬的食品(如烤魚片、蠶豆、炸臭豆腐、熏魚等)。此外,高齡老年人的口腔分辨能力減弱,應選擇少帶刺、帶骨的食物。 多吃禽肉蛋和奶豆,適量蔬菜配水果; 關注體重丟失,定期營養篩查評估,預防營養不良; 適時合理補充營養,提高生活質量; 高齡老年人身體活動原則: ①少坐多動,動則有益;坐立優于臥床,行走優于靜坐。 ②建議每周活動時間不少于150分鐘,形式因人而異。 ③活動量和時間緩慢增加,做好熱身和活動后的恢復?;顒舆^程中要注意安全。 ④強調平衡訓練、需氧和抗阻活動有機結合。高齡老年人可先進行平衡訓練和抗阻活動。 ⑤臥床老年人以抗阻活動為主,防止和減少肌肉萎縮。 ⑥堅持腦力活動,如閱讀、下棋、彈琴、玩游戲等,延緩認知功能衰退。 歷年的膳食指南的文字精煉,但內容豐富,除了吃什么以外、還包括怎么吃;除了吃以外、還包括運動;除了指導吃和動以外、在2007年版的老年人膳食指南中提出了警示:要預防營養不良和貧血,2016版中則提出需要預防肌肉衰減等的問題。而欲預防這些問題需要測評營養狀況,定期營養評估,在食品的種類方面,今年發布的這一版,明確指出了需要注意的是對動物性食品的關注,說得直白一些:老年人應該多吃些動物性食品。 對于一般人群提倡多吃蔬果,適量吃禽、蛋、肉,是適合的。最新發布的歐洲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甚至建議:實現從動物食品為主向植物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改變,即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動物性食物。當然,這是從預防心血管病的角度來說的,老年人當然也需要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從維護總體的健康狀況來看,更需要選擇“質地細軟、能量和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相比,一般而言,動物性食品更符合能量和營養素密度高的要求。比如:與營養性貧血密切相關的維生素B12,便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之中;人體不可或缺的“必需氨基酸”,是構建人體五臟六腑、肌肉、皮膚等蛋白質的原料,亦以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豐富;更何況動物性蛋白較植物性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老年人膳食指南中明確指出應該動物性食物充足、多吃禽肉蛋奶豆。 當然,對于老年人、甚至高齡老人而言,大豆制品、蔬菜、水果也都是需要合理搭配的,這便是食物的多樣性,而食物的多樣性則是營養學的基本原則。